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

    A,B,C,D,E,F

    板块漂浮在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填“稳定”或“不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 2.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
    A: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B: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C: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D: 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科技文化知识竞赛试卷
  • 3. 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上的数码代号,写出板块的名称:④
    阿拉伯半岛属于六大板块中的板块。
    在生长边界常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科技文化知识竞赛试卷
  • 4.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提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可拼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5.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 日本位于太平洋之中,风浪大
    B: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C: 日本国土面积小,稳定性弱
    D: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6. 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  )
    A: 火山地震的分布
    B: 高大山脉的形成     
    C: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D: 洪涝灾害的发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7.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8.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
    A: 落基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
    D: 阿尔卑斯山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9.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板块的名称:

    ABCDEF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若干年后,其面积将会(填“变大”还是“变小”)
    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的两大板块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
  •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B: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多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D: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