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科学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华师大版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综合说理题
解答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氨水(NH
3
·H
2
O)也是常见的碱,是由NH
3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氨水很不稳定,容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NH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NH
3
·H
2
O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有
。
打开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
。
写出NH
3
·H
2
O与稀H
2
SO
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将一片有酚酞的干燥纸条和一片有酚酞的湿润纸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NH
3
中,现象是:
。
NH
3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跟O
2
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各物质未配平)。请分析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H
3
与O
2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如图为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演示图,试完成并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就可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这说明
。
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接着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改进装置并设计如图丙所示电路,将烧瓶中的煤油倒完并在烧瓶外装上两个相同的小气球,该同学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测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如图为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演示图,试完成并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甲所示,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就可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这说明
。
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接着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改进装置并设计如图丙所示电路,将烧瓶中的煤油倒完并在烧瓶外装上两个相同的小气球,该同学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8)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四月天正是赏樱花的好时节,走进樱花谷,一簇簇盛开的樱花,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淡淡的花香向游人扑面而来”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是
。一阵风吹过,樱花花瓣漫天飞舞,但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
作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5)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不对应的是( )
A: 甲:放入量筒中的黄豆和芝麻,摇匀后读数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B: 乙:海绵发生形变,说明海绵受到压力的作用
C: 丙:通电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有磁性
D: 丁:开关闭合后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8)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小苛同学对教室里发生的事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 晚自修时教室内的日光灯变暗了,原因是灯的额定功率变小了
B: 冬天教室内的玻璃窗上出现“雾汽”,原因是室内水蒸汽发生汽化
C: 上课时黑板上出现了“反光”,原因是光在黑板相应位置发生了漫反射
D: 为预防流感在教室内熏醋,教室内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4)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公共自行车是方便市民出行的绿色交通工具,为了避免爆胎,现在许多公共自行车都采用了实心胎。充气轮胎爆胎主要是由于轮胎内气体的( )
A: 分子体积变大、运动加快
B: 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
C: 分子体积变大、运动减慢
D: 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减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桐乡2018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适应性练习(一)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当闻浓氨水时可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 B 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世界,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发生了变化
C: 氮气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它们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有大小
B: 微粒有质量
C: 微粒间有间隔
D: 微粒不运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同步测试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667
1668
1669
1670
1671
1672
>>
13063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