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诗词俗语话科学——对下列现象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
    B: “山头开花山脚香,桥下流水桥上凉”——分子扩散运动
    C: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 “孤掌难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 氯气分子变成   , 它们互相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下图 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如图所示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A的名称是,其用途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了

    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

    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请选择合适的选项: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把糖块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

    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态难以压缩:

    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

    生化学变化时,变成了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10ml(填“大于”、“等于”、“小于”)。该实验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 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