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后它们之间(   )
    A: 不发生热传递
    B: 热量由水传给铜
    C: 温度由铜传给水
    D: 热量由铜传给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2. 下表列举了部分物质的比热容。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焦·(千克·℃)-1

    物质

    比热容焦·(千克·℃)-1

    4.2×103

    0.88×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约0.84×103

    煤油

    2.1×103

    铁、钢

    0.46×103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供人们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的性质;现有2千克的煤油吸收了4.2×104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将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3.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千克、温度是30 ℃的水,吸收7.56×105焦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多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4. 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C: 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比热容与热量有关
    D: 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5.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的时间后(   )
    A: 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多
    B: 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少
    C: 水和煤油温度升高得一样多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6. 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
    A: 热水袋用,水来取暖
    B: 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
    C: 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
    D: 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7. 一个质量为2克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 ℃,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焦;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水,可使克常温水的水温将升高1.1℃。[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焦/(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8.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千克,初温为20 ℃,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 ℃,吸收的热量为1.26×105焦,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焦/(千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9. 亚飞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从图中你发现的温度最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亚飞想起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已经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明显;三是城市的水面小,吸热(填“多”或“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
  • 10.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焦·(千克·℃)-1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2.1×103

    0.39×103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 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4.2×105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5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