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2.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 熔点是2000℃
    C: 沸点是3000℃
    D: 凝固点是300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3. 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4. 实验室要制造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用大量冰块熔化来降温
    B: 用喷大量水蒸气来降温
    C: 用大功率电风扇吹走热量
    D: 用干冰升华来降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5. 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露的形成:
    冰变成水:
    霜的形成:
    铁水变铁块:
    雾的形成:
    碘变成碘蒸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6.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7.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 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 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8.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9. 对“霜前冷,雪后寒”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 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 10.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 80℃的酒精是液态
    B: 铅的凝固点是-328℃
    C: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气温接近-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6 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