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组物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铁、食盐、松香
    B: 萘、食盐、水晶
    C: 铝、石蜡、玻璃
    D: 冰、沥青、松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2. 将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紧贴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3. 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 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 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 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4. 下表所列的是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水银-39℃

    金1064℃

    钢1300℃

    钨3410℃

    A: 在-268℃时,氢是固态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 水银温度计在-60℃时不能使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5. 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6. 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 熔化、凝华
    B: 熔化、液化
    C: 汽化、凝固
    D: 熔化、凝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7. 下雪天,路上积有厚厚的一层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看到洒水车向路上的雪喷洒盐水,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   )
    A: 使水的熔点升高
    B: 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C: 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 洒上盐水后的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变为0℃,从而使冰熔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8. 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杯水的温度高
    B: 乙杯水的温度高
    C: 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 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9. 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 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 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
  • 10. 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个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状态
    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