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从图中读出金属球的质量、体积大小,则(    )


    A: 该金属球的质量是75g
    B: 若将该金属球放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变为约14g
    C: 若该球是铁质空心球(已知ρ=7.9g/cm3),则空心部分体积是8 cm3
    D: 若金属球是实心的,则该金属球的密度是3.95 g/cm3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测量需要使用多种仪器,如①刻度尺②量筒③温度计④弹簧测力计⑤电流表。使用前需调零的仪器有 (填序号),使用时超出量程会损坏的仪器有 (填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3.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独立作业试卷
  • 4. 探究“硬币起飞”的条件。

    (一)查寻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 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C是常量, 表示空气密度。根据上述关系式可知

    常量C表示空气流速为0时的
    设计实验:本研究需要知道硬币的质量m(或重力G)和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S。

    某同学采用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

    ①测得硬币的直径D=厘米。

    ②根据数学公式S=4πD2/4即可算出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

    ③请你设计一个测定硬币质量(或重力)的实验方案。

     

    探究条件: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硬币并沿箭头所示方向吹气,气流通过硬币上部,由于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从而产生压力差,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

    根据上述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式可知,硬币下方空气压强p=

    刚好将硬币吹起时,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
    (四)得出结论:请写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用 、S、m或G表示)。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中学2015年科学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试卷
  • 5. 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液面读数为7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70毫升,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应小于9毫升
    B: 某同学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2
    C: 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100克,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最小的砝码为1克),那么实际上他所配制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8%
    D: 如果在空气充足的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很快熄灭,这是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中学2015年科学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试卷
  • 6. 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值合理的是(    )

    A: 小轿车的车速约100m/s 
    B: 正常新生婴儿的质量约7kg
    C: 教室房间的高度约3.3m  
    D: 深圳全年平均气温约35℃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7.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装置丁
    反应前48.8克161.2克
    反应后46.5克163.9克

    小明根据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11.5克,纯度为76.7%。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2年科学中考试卷
  • 8.

    小科利用塑料瓶、定滑轮和量筒设计了测量黄蜡石密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细线两端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线的右端再系上黄蜡石,向左瓶中逐渐加水至13毫升时装置恰好平衡;接着用排水法测黄蜡石的体积,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

    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黄蜡石的密度是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9.

    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大米。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如图甲),接下来小明应如何操作?  

    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

    小明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 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克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 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压缩前

    P

    23毫升

    V

    压缩后

    2P

    13毫升

    0. 5V

     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   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
  • 10. 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1~3毫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Vmm3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10毫升水的试管1中;

        ③从试管1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9毫升水的试管2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2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9毫升水的试管3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10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10毫升溶液中有1000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取1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 1毫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 ;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在一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2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18毫升水的试管中

    C.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mm3;(用式子表示)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