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物理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粤沪版
沪科版
苏科版
教科版
鲁科版(五四制)
沪教版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八年级
九年级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填空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本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城“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实验中如果得AB长度为30cm,AC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3s,通过AC段所用时间为5s,则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所以小车在斜面上做
运动(填“匀速”或“加速”);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AC中点处的速度为v
1
, 在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v
2
, 则v
1
v
2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小车离开A处一小会儿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小车通过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在“探究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C处立有一金属片,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目的是
(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AB
=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
=
m/s。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本实验的原理是
。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
图中
AB
段的距离
s
AB
=
cm;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
AB
会偏
(选填“大”或“小”)。
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下滑到
C
点所用时间
t
AC
=0.8 s,则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
=
m/s。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达标检测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如下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
图中
AB
段的距离
s
AB
=40cm,测得小车经过
AB
段和
AC
段的时间
t
AB
=2.6s,
t
AC
=3.8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
(选填“>”“<”或“=”)。
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会偏
。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选填“同一位置”、“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12.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在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在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同学们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纸锥的质量。为了验证猜想,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停表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图中显示的是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做的理由是:
;(写出一条即可)
小车自甲位置到乙位置经过的路程是
cm;
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点(填“大”或“小”);
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
=2s,t
AC
=3.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
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
m/s;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得的时间偏
,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小车所放的斜面坡度要尽量小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实验中,测得经过上半程s
1
所用的时间是3s,平均速度为v
1
;小车经过下半程s
2
所用的时间是2s,平均速度为v
2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3
;那么v
1
、v
2
、v
3
三者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测量全程的时间时,小南在小车动起来之后才开始计时,这样的计时方式会导致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准确”偏大”或“偏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现有一个皮卷尺,一块手表,请你利用学校的跑道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
要求: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写出自己正常步行速度的字母表达式;
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表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东丽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小兮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实验原理是
;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机械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实验操作都正确,则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BC
m/s;
实验过程中,把v
AB
、v
BC
、v
AC
三者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全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2288
2289
2290
2291
2292
2293
>>
27198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