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物理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粤沪版
沪科版
苏科版
教科版
鲁科版(五四制)
沪教版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八年级
九年级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全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填空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AB段的距离s
AB
=
cm,测得时间t
AB
=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
cm/s。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目的是
,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v
BC
v
AC
(填“>”、“<”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朔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若s
2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BC
=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
m/s。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该实验原理是
。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实验中测得上半段路程s
1
上的平均速度为v
1
, 下半段路程s
2
上的平均速度为v
2
, 全程s
3
上的平均速度为v
3
. 那么,v
1
、v
2
、v
3
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10月份)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10月份)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15
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五十三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10月份)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
=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
cm/s。
测量小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所花费的时间,如果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
厘米。
图2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
厘米。
如图3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mm。
如图4所示,此时该表的读数为
分
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
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图中AB段的距离s
AB
=
cm,测得时间t
AB
=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
cm/s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v
BC
v
AC
(填“>”、“<”或“=”)
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或“B”)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实验原理:
;这种测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属于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方法。
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
。
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
;而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
AB
=
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为2.6s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沧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2307
2308
2309
2310
2311
2312
>>
27198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