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小东在探究光学实验时,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的折射规律

    (l)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折射角r

    17°

    24°

    30°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小勇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下面是婷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入射角

    15°

    30°

    60°

    反射角

    15°

    30°

    60°

    (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上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选填“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如果小明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纸板向后折,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小明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5.

    小皓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甲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小皓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6.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7.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如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

    为了探究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8. 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 (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 (左/右)移


    生物老师证实,这是古老物种仙女虾.其卵可以在寒冷或高温的沙土里休眠多年,直到遇水才孵化.仙女虾的卵壳具有 (写出一点即可)的特性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
  • 9.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为
    B: 饮水杯的质量约为
    C: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25℃
    D: 台灯的功率约为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
  • 10. 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像的高度h/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m

    2.0

    4.0

    6.0

    8.0

    10.0

    我们除了发现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外,还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吗?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控制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 m.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