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小汉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汉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

    ②如图,将一束激光从A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

    ③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④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17°

    24°

    30°

    ⑤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图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折射角大小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谁的更大呢?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2. 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 3.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光同学将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做成如图甲的仪器(圆筒能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通常选择(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因此,制作观察仪时,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应放在圆筒的(填“A”或“B”)端.
    实验中,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像的形状与(选填:“小孔”或“物体”)相同.小孔成像的现象可以用的知识来解释,请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像的光路图.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物体时,保持物体和小孔间的距离不变,移动圆筒,使光屏远离小孔,则光屏上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4.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茗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丞相现象,如图a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了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泡,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a,像距小孔b(a>b),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像的大小与小孔形状(有关/无关).
    比较甲、丙两图,像的形状与有关.
    日食奇观时,如果利用甲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在半透明塑料膜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5.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中考适应性物理试卷
  • 6. 小阳与几位同学在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保持橡皮到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变,把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距离橡皮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在墙壁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光源到橡皮的距离L/cm

    5

    10

    15

    20

    25

    影子的长度H/cm

    10

    6

    4.5

    3.7

    3.1

    分析数据后,小阳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橡皮时,影子的长度随之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小阳根据资料以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为横坐标、影子的长度H为纵坐标,绘制了影子的长度H随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17.5cm,影子的长度H大约是 cm.
    小阳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当手电筒距离橡皮较远时,影子的长度变小的越(选填:“快”或“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 7. 如图所示,张明把筷子插入水杯中发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于是他想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遵循什么规律?

    【猜想】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水中光路,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张明通过实验得出下表四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

    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5°

    40°

    55°

    通过分析实验,你能归纳出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吗?(至少两条)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A卷)
  • 8. 小阳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表是他测出的数据,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的数据,他得出了以下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你认为小阳的探究结论是否可靠?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小阳想验证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他应该怎么做?

    入射角i

    折射角r

    51°

    31°

    小丽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资*源%库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规律:(写1条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 9. 在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要实现探究目标,它们应选择图乙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进行实验.

    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水槽底部选用了较粗糙的材料制作,这样就可以使站在不同角度的同学都能看见水槽底部的光斑,是因为光在水槽底部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实验完成后,保持入射光线的位置和角度不变,继续向水槽中加入液体,会发现水槽底部的光斑将(选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不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10.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的大小.若将AO向ON 靠近,则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
    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