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是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时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光路图.

    从图中可知: 是界面,若这两种介质是玻璃和空气,则空气在介面的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

    22.1°

    35.4°

    40.9°

    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上表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 2. 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说明像与物;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这种方法(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 3. 教学楼前,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同学们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需要的器材;
    说明所运用的物理和数学知识;
    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旗杆高度的表达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 4. 西城中学某实验小组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首先,老师请小北同学在如图1所示的两图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请你和小北同学一起来完成(“•”表示太阳).

    从图1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有关.古代人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北课后率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①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不变,改变,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 5. 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3.6

    6.0

    8.0

    10.0

    12.4

    14.0

    像的高度h/cm

    1.0

    2.2

    3.0

    4.0

    5.0

    5.8

    7.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 6.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称的像是       
    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
  • 7.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做一次深呼吸用时约为50s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 一支铅笔受到的重力约为8N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海南省琼海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8.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如果小明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纸板向后折,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小明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辽宁省丹东七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 9.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由此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阴市淮阴中学新城校区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 10. 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四中十五校联考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