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 至 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真空中声速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捷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2.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在实验中用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把的振动转化成了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七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3.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振动而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音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七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4. 小明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贝贝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
    A: 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 人耳的错觉
    C: 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
    D: 外界杂声干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七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5.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6. 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产生的,靠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相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7.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8.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总是340m/s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9. 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本实验将看不见的音叉振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称为法,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10.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水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