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  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实验中他还应做到那些步骤能使结论更可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如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 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
    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 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 图片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这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约   m.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6. 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 ,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有下例物质传播的(  )

    A: 钢 水 空气
    B: 钢  空气  水
    C: 水   空气  钢       
    D: 空气  水  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小华在学习了一章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 声具有能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 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 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 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九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