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西藏自治区达孜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2.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
    B: 研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C: 研究铜生锈产生铜绿的条件
    D: 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图片_x0020_2136396578

    A: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图2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得到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A: CO2   
    B: C   
    C: CO2和H2O   
    D: H2O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比较运动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D、区分硬水和软水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7. 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实验活动1)

    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填“良好”或“不好”)。
    步骤②中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
    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

    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8. 如图为某品牌仿生灭蚊灯,它通过三重方式诱蚊:灯管内发出的紫光波;紫光源照射光触媒涂层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模拟人的呼吸;灯内加入与人体汗液相似的含有乳酸(C3H6O3)、硬脂酸(C18H36O2)的诱饵。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含量增多的有
    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二氧化碳、水、硬脂酸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9. 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

    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并阐述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10.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区分硬水和软水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需要对比的实验现象是,实验中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相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