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 均匀地被烧黑
    B: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C: 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
    D: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都是化合反应
    B: 生成物都是固体
    C: 都是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D: 以上反应均有热量放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水蒸气
    D: 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5. 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 、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字母)。
    A. 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原理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2s后取出,可观察到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试管应放在酒精灯的焰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CO2 + 2NaOH=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填写“物理”或“化学”)。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 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2)实验步骤及记录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生成氧气外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计算】本实验中,若提供22gCO2气体,则需要含CaCO390%的大理石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b: 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B装置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小明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小红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 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