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 克/毫升.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

    请说明理由: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 , 遵守 .要学会观察 ,准确客观地记录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多少和气温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家预测,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增加到0.05%,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至4℃.在科学研究中,这种科学方法属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 色变为 色,试管口有 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 证明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科学家创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科学概念,譬如:

    ①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    ②在研究物质结构时引入了“原子”;  ③在研究物

    质导电性时引入了“绝缘体”;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  ⑤在研究人类听觉范围时

    引入了“超声”.其中属于科学假想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下列实验方案中没有利用对比思想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
    B: 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
    C: 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微粒的运动
    C: 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 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10. 对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实验中,没有体现对比方法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探究分子的运动
    C: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水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