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用如图选择不同可燃物进行实验时,发现它们燃烧后都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请结合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可燃物 | 白磷 | 红磷 | 木炭 | 着火点/℃ | 40 | 240 | 370 | 生成物状态 | 固态 | 固态 | 气态 | 剩余氧气浓度 | 3.1% | 7.0% | 14.0% | 通过对比上表中红磷和白磷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可能是。 |
结合以上探究及实验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 |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如图所示,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实验现象是。
|
同学们认为仅凭上面(3)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于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的改进装置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设计,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顺利证明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操作为: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④从b端通入氮气 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三:验证微粒的性质
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接入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微粒的性质是。 |
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