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2. 目前,大连正处在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最后冲刺阶段。食品安全靠“大”家,安全食品“连”万家。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骨汤可以补钙,其中的“钙”指的是(填“元素”或“原子”)。
    袋装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使食物与隔绝,采用“充氮”包装是因为氮气
    自来水在饮用前要煮沸,除了可以杀菌外,还可以
    腌制食品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如 NaNO2),食用不当会引发中毒。NaNO2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3. 下列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镁带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4. 下图是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如图 1 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图 2 装置进行铁丝在 O2中燃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炸裂的原因是
    在 II 类反应中,自然界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为
    从现象上看,I 类反应与 II 类反应最主要的不同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5.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发生装置B的依据是,装置C所采用的收集方法被称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7.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甲烷由两种元素组成。
    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即可)。
    除甲烷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写一种即可)。
    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8.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吹灭蜡烛,会产生一缕白烟

    产生白烟过程是物理变化

    B

    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

    木炭没有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6
    C: 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 化合反应一定生成一种物质,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10.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甲装置中的固体物质X燃烧后,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物质X燃烧时产生火焰。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乙装置中当木炭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填字母)。
    丙装置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B.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未排尽

    D.收集的氧气,敞口放置了一会儿才进行铁丝燃烧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