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 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五四制)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
    B: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C: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2021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 5. 下列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大量泡沫
    D: 硝酸铵放入水中溶解测量温度变化,发现温度计示数变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1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6.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工业上可以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钠,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步骤②所涉及的反应类型为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步骤④中,分离烧碱溶液和碳酸钙沉淀应采用操作。
    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____(填下列选项字母)。
    室温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5.3%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3000g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滴入Na2CO3溶液150g时(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Na2CO3溶液 100 g 时(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此时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7.             
    近期,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了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宝藏和巨大魅力。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青铜属于(填“合金”“氧化物”“化合物”之一)。

    ②铜质的器皿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长出一层绿色的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你认为铜的锈蚀是单质铜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铜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列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①过程Ⅰ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之一)。

    ②过程Ⅱ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的现象是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试回答: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1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45

    4.9

    7.35

    9.8

    9.8

    ①滴入上述NaOH溶液60g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1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 8.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图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填序号)。
    在⑤⑧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结合图示,下列关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9. 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是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对图中两种循环的分析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变化过程,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B ②表示一种物质,其含量越多越好

    C ③表示一种物质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利用氨气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E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E能与水反应而B不能,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制)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 向已经变蓝的石蕊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紫红色
    D: 铁丝与稀硫酸反应: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