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与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 氧气的性质实验中,将红热的木炭从上到下缓慢地插入集气瓶中,目的是充分利用氧气
    B: 自制酸碱指示剂时,将紫色的甘蓝剪碎并捣烂然后加酒精浸泡,酒精的作用是做溶剂,溶解色素
    C: 用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银片,通过适当的实验操作就可以得到铁、铜、银三者的活动性顺序
    D: 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100g 6%的过氧化氢溶液,若量取30%的过氧化氢溶液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 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A组实验中,通过对比试管中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B组实验中,找出三个化学变化的一个共同点
    C组实验是探究哪种离子能促进H2O2分解的实验,现象是:甲中产生大量气泡,乙中可看到有极少量气泡出现,则加快H2O2分解的离子符号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 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在空气燃烧产生明亮蓝色火焰
    B: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绥中乡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 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通电分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D: 打开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时,观察到试剂瓶口有白雾产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治水体污染,硫酸厂的废水加熟石灰中和处理后再排放
    B: 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呼吸纯净氧气
    C: 不慎被把浓硫酸到了眼晴里,立即用手揉,必要时看医生
    D: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某地土壤pH=6.41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 6.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一一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方法一;方法二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 7. 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 8. 手机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重视。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MnO2中含有氧分子
    D: LiMnO2属于氧化物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 9. 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 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 10. 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待测

    26

    2

    12

    A: 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待测数值是5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4:5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黑龙江省伊春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