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要具有良好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 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B: 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C: 固执已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
    D: 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 2.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该是(    )
    A: 制订实验计划
    B: 猜想与假设
    C: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 3.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 4. 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的现象之一,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那么凡是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肖明同学找来蜡烛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⑴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用手触摸烧杯壁,有的感觉;

    ②澄清石灰水变

    ③蜡烛逐渐变

    ①蜡烛燃烧时有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生成,因此发生的是变化

    ⑵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颜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①钨丝是色的 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填“有”或“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变化

    综上所述,你对有关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 5. 课堂上,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进行了镁条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燃烧时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小科同学发现实验桌上的镁条表面有黑色物质。他猜想:黑色物质会不会是镁带缓慢氧化后产生的氧化镁?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氧气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小科询问老师后获知:许多固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量,颜色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认为他原来的结论(填序号)。

    ①正确     ②错误    ③可能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 6. 下列环节中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    )
    A: 提出问题   
    B: 收集证据
    C: 交流评价   
    D: 认真听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
  • 7.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他们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于是就拿磁铁来吸了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
  • 8. 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
  • 9.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
  • 10. 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交流共享   
    D: 得出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