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史记》

    (译文:尧明白儿子丹朱不够贤良没有能力德行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舜。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行,于是舜把王位传给了禹……禹就管理了天下)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商朝

    东周

    战国








    材料三:周王(封者)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受封者)缴纳贡税,服从调兵

    材料四: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材料一描述的原始部落联盟推举首领的办法被称为什么?上述材料说明舜、禹继位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①②③④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示意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什么作用?

    材料四内容反映的是秦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 夏启
    B: 商纣
    C: 商汤
    D: 周武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指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士族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十六字心传。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

    材料一涉及这种传位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从何时开始的?标志着哪一制度开始确立?

    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

    依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商朝又称为殷商,是因为商朝开国国君盘庚定都在殷。(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如图时间标尺中,①处应该是(  )

    A: 秦朝建立
    B: 夏朝建立
    C: 商朝建立
    D: 周朝建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的描写,反映的是商朝最后一位国君,他是(  )

    A: 桀
    B: 纣
    C: 厉王
    D: 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夏商两朝的兴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应是(  )

    A: 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B: 重视工业,发展经济
    C: 发展军事,扩大疆域
    D: 重视教育,注重科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A: 夏、周、商
    B: 商、夏、周
    C: 夏、商、周
    D: 周、夏、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  周本纪》材料三: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请回答:

    据材料一,首领更替的方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据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这一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