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变革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戴扬本《中国经济史话》

    材料二: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 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富商大贾或蹄财(囤积财物)役贫(役使贫民),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园积居奇)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请选取两个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速发展”。
    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到“文景之世”的人口变化的原因。
    综上所述,概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成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则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历史发展的最突出趋势是(    )
    A: 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 国家数量由多到少
    C: 诸侯割据势力增强
    D: 周王室逐渐衰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农业生产力提高”。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说法中与当时实际不相符的是(   )
    A: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 更多使用圆形方孔钱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辅佐下成为春秋首霸的是(   )
    A: 秦孝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莆阳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 兼并战争持续不断
    D: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莆阳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以上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 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 楚国人成为中原人
    C: 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
    D: 加快了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州思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它们反映出当时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是(   )
    A: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B: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 人口流动,民族交融
    D: 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州思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

    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材料二体现的是哪家学派代表人物的道德观念?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依据材料三,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州思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耒耜
    B: 铁农具
    C: 都江堰
    D: 筒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1-2022学年(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一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