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材料一: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文物图
骨耜(挖土)
石铲(翻土)
石刀(切割)
铁犁铧(耕地)
浙江河姆渡出土
陕西半坡出土
河南辉县固村出土
材料二:历史上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①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②
汉初统治者,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
汉文帝、景帝、光武帝及唐太宗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税等措施,推动垦田面积大量增加。
④
宋朝时,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天下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⑤
明朝农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从南美引进玉米、马铃薯等新作物。清前期耕地面积增加,改进种植技术,推广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
材料三:(这一水利工程)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修和修整,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此工程处于震区却没有损毁和垮塌,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基本完好、安全。
材料四:由于农耕生产始终受到重视,总结农业经验的农学著作相当多。农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突出内容。
谚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
谚语:冬耕宜早,春耕宜迟。
——明朝时期《农政全书》
第一,秦国通过土地制度的调整,鼓励生产,国力增强。
第二,汉唐统治者通过降低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出现社会稳定的治世局面。
第三,宋代南方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第四,在继承的基础上,明清时代的农业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①周武王任用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首先称霸
③刘备重用诸葛亮,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④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
材料一 观察下列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史记.商君列传》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