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管子》中说:“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銚(yao)、一镰、一銍,然后成为农。”这段话说明当时(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石器被取代
    C: 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
    D: 青铜农具的使用广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在古代,人们常用“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的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________时期。(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战国时期延续春秋时期的剧烈动荡和社会转型。军事上,战争更频繁,争霸战争发展为兼并战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出现战国七雄。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外交上采取合纵与连横两种策略;政治上厉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取得最大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七(7)班同学下面就战国时期作探究活动。
    如何认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都江堰的功效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放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七年级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相关的问题。
    【变化的形势】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以什么为号召扩充自己的势力?战国后期哪一国家最有实力完成国家统一?

    【时代的精英】

    为什么称图1中的孔子为一位大教育家?

    图2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图3人物针对战国时期社会状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社会特点。(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
    A: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齐桓公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是(    )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C: 尊王攘夷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7. 公元前7世纪后期,导致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
    A: 桂陵之战
    B: 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长平之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8.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改革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五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 9.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农耕取代了集体耕作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奴隶消极怠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来安县2018年-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春秋时期诸侯国纷纷称霸,出现了“春秋五霸”。请问:“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 晋文公
    B: 宋襄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来安县2018年-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