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 诸侯国的数雄越来越多
    C: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地区间战役不断,在争斗中各地区也促进了民族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诸侯的霸权与汉末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截然不同的。春秋霸主打着“尊王”的旗帜,才能够取得代天子“礼乐征伐”的合法性,才能够在会盟时被周天子册封为“伯主”,成为大家公认的霸主。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图一: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图二: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打着“尊王”旗帜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个打着“尊王”旗帜成为的霸主是谁?
    根据材料二,观察图一,图二,指出两幅图中的诸侯国在数量及疆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争名称。当时的吴国派卫温到达图中A,这一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A在当时被称为什么?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三国两个时期的相同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北海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测查试卷
  • 3.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五:

    材料六: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材料一的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带来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根据材料四,汉武帝把什么权力收归了中央?带来了什么影响?在秦汉之际,24铢为一两,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货币的重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六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6.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争霸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技术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材料二: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三:这次的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倾情展开。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一中的“它们”指什么?在战国时期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一变法?变法中对“废除了旧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具体措施是哪一项?
    材料二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情况?爱因斯坦提出的什么理论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 8.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经济发展
    D: 新经济秩序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 (鞅)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一中齐桓公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商鞅变法有何作用?
    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除迁都之外他的“汉化”措施还有哪些?
    纵观历史上这些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D: 征战激烈,分裂加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