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此美誉的由来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司母戊鼎
    B: 都江堰
    C: 秦长城
    D: 灵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名校调研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2. 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历史时期(    )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3. 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4. 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 长平之战
    B: 修建都江堰
    C: 商鞅变法
    D: 建立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5. 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三: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

    材料四:(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景帝纪》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分析,“商君”是怎样推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请全列举一例“商君治秦”在经济上的具体做法。)
    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认为“民之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由此,他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三,分析秦朝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后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四中汉景帝的观点是什么?在实践中,他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阶段素质评价试卷
  • 6. 商鞅变法后,秦国人从“兵弱”转向“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奖励农耕
    B: 按军功授爵位
    C: 推行县制
    D: 抑制商业贸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阶段练习(12月)试卷
  • 7.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封建制开始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段考试卷
  • 8.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
    A: 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 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 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渍
    D: 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段考试卷
  • 9. 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四幅战国形势图中,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完全正确的一幅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段考试卷
  • 10.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 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D: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二次月考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