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B: 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
    C: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
    D: 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改革创新历来是各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力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内容摘选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的观点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指的是哪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的原因。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卫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作出这样评价的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者。”出现“怨望”的原因是(    )
    A: 统一度量衡
    B: 鼓励耕织
    C: 改革户籍制度
    D: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 5. 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意(    )
    A: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C: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三: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四:(新法)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 史记》

    请回答:

    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说说商鞅代表哪个群体的利益。
    根据材料二,“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 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何启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 7.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间的是(    )
    A: 牧野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 8. “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C: 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 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
  •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地图属于哪一历史时期(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 变法的决心,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变法的措施。
    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主张。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商君治秦”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