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历史期中试卷
  • 2.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呒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
    A: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
    B: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D: 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 齐、楚、秦、燕
    B: 燕、齐楚、秦
    C: 燕、齐、秦、楚
    D: 秦、楚、齐、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柳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4.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柳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洒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今。

    ——《史记》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他主持的改革开始了、改革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一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改革户籍制度,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材料二中的“改革户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奖励军功”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两则材料步及的改革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它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材料二:为防御这个游牧民族的南进,秦朝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域。秦长璇东西万佘里,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

    材料一中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它修建于哪一时期?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材料二中的“这个游牧民族"指的是什么?请写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结合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7.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 齐国
    B: 赵国
    C: 楚国
    D: 吴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8. 有一位同学准备到四川成都旅游,在他的旅游攻略中,除了想去看看国宝大熊猫,他还想探访一处战国时期修建的,2200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国宝”级水利工程,它是(    )
    A: 三星堆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青城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9.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增强
    C: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分封制彻底崩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2021-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10.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他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节选自《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要忠于封主,要为封主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材料四: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仍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呐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最终被信奉伊斯兰救的奧斯曼帝国所灭亡。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重要变法?根据材料,指出这次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中,“他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三的“改变”形成了-种制度。这种制度叫什么?
    根据材料四概括拜占庭帝国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想与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麒麟区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