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各国政府在调整政策时都很重视。今天我们跟随九(2)班的同学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古代民生】

    简要介绍上图中两个人物在民生方面采取的举措。

    任务二【近代民生】

    材料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关于民生的哪些思想主张?

    任务三【现代民生】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政策的调整。

    任务四【总结规律】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请你以此为题,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中国现今实行的民生政策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短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密卷
  • 2.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苏俄历史时间轴

    【唯物史观】

    材料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英)狄更斯评价工业革命

    材料三 图片  图一:英国农村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0%

    27%

    52%

    农村人口

    79%

    72%

    48%

    图二:烟雾弥漫中的雾都伦敦

    【史料实证】

    材料四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 , 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历史解释】

    材料六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

    写出时间轴中符合“19世纪中期”的年份对应的字母及相关历史事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改革 据材料五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合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写一段文字,要求阐述两件事的内在关系来印证恩格斯所说的“灾难与补偿”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2020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3. 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右图,该诸侯国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 4. 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做就叫《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由此可知,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   )
    A: 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B: 取信于民
    C: 商鞅才华横溢
    D: 推行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2020年九年级历史二模试卷
  • 5. 因统治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导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秦始皇和汉武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和儒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们还通过诸如……等措施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表: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据材料一回答,商鞅变法在农业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请你分别写出一条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经济集中化”的措施。
    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四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2020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6.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①长平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早期人类活动、社会变革)
  • 7. 某班同学讨论“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值得肯定
    B: 商鞅变法有利于秦国的富强
    C: 商鞅最后被杀了,所以变法是失败的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早期人类活动、社会变革)
  • 8. 《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称颂的人物是(    )
    A: 大禹
    B: 商鞅
    C: 李冰
    D: 墨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早期人类活动、社会变革)
  • 9.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东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燕齐
    B: 楚秦
    C: 秦齐
    D: 秦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早期人类活动、社会变革)
  • 10. 在秦国逐渐强大并实现统一六国的道路上,起到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商鞅    ③李冰    ④嬴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早期人类活动、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