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革则昌,不改则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穿越到中国古代,探究两次重要改革回答问题。

    [变法促使国力强盛]

    材料一: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街、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哇。

    ——维基百科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改革增进民族融合]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延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材料二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探究,请为当今中国的深化改革提几条合理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赞誉的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此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二反映出这位皇帝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依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4.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敌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图片_x0020_100006

    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兰

    丘穆陵

    独孤

    步六狐

    贺楼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外交策略是什么?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一次重大改革?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农民或者贵族,你如何对待这次变法?请任选一身份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反映的具体改革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对我国当今社会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之间的争霸战争的是(   )
    A: 桂陵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6. 战国七雄之一赵国源于春秋时期的(   )
    A: 秦国
    B: 齐国
    C: 晋国
    D: 楚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下面是学习完商鞅变法一节后,某兴趣小组四位同学的发言,讨论的题目是“假如我穿越到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要遵守法度不敢以身试法
    B: 我会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得到爵位和土地
    C: 我可以世袭家族的一切特权
    D: 我要努力生产,争取获得免除徭役的奖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8. 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防洪灌溉工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巢湖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战国时期留存至今的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馆的八大镇馆之宝之首,它可能出土于下图中何处?(   )

    图片_x0020_100011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0.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的改革和变法。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安庆十六中七(2)班同学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和改革”史学探究活动,请你来参与。

    (图说改革)

    图一    图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观点相同?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探究改革)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现象。

    图一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改革,该改革的两个主要人物A、B分别是谁?

    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是因为哪项措施的实施?
    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
    (感知改革)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