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朝堂之上除了大臣,秦国宗室也极力反对商鞅变法,因为变法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与其说他们反对商鞅变法,不如说他们反对变法。下列变法内容中直接触动他们利益的是(    )
    A: 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
    B: 改革户籍制度
    C: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筑这个“了不起工程”的是(    )
    A: 大禹
    B: 李冰
    C: 商鞅
    D: 秦始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3.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打败齐国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 鼓励耕织
    B: 确立县制
    C: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史记·商君列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商君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材料三:商君治(理)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避讳)强大(有权势的人),赏不私(偏袒)亲近(亲属近臣)……

    ——《战国策秦策一》

    根据材料一,请你写出战国后期运用这一理念,成功进行变法的诸侯国名称。其中的“商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出现材料二的现象,是因为其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
    试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写出一条“商君"变法的内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5.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成效最大的是(    )
    A: 秦国
    B: 齐国
    C: 赵国
    D: 魏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6. 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水利工程(    )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灵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7.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效显著,主要的作用是(    )
    A: 展示了秦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
    C: 使得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 体现了秦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目“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三: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如在地方实行了“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今或县长”。

    材料四: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写出材料一图中战国七雄中,1、2、4、7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图代表的这个国家通过哪场战争成为实力最强人的诸侯国?
    材料二中的王是指谁?“初并天下”是何意?
    材料三反映出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从材料中看,秦朝的统治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9. 山西省大致是我国古代晋国的范围,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 韩、赵、魏
    B: 郑、宋、楚
    C: 韩、赵、燕
    D: 秦、齐、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10.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与材料描述的战争有关的典故(   )
    A: 围魏救赵
    B: 减灶之计
    C: 纸上谈兵
    D: 一鸣惊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