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伯蒂说:“人是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三: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思想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政治变革也纷纷上演,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哪次变革?
    材料二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主要政治观点有哪些?
    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柳江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2.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这一措施直接(   )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承认了土地私有
    C: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3.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踢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推行县制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 4. 经济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

    ——《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国际贸易,出口以丝帛瓷器为主……当时中国的作坊工业相当发达,铁器、铜器、漆器、甚至印刷品,交易广泛。……金属货币不够用,必须从日本进口铜斤,从大理进口白银。最后,竟发展了“交子”。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

    材料三: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只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根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

    材料五: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知识处于低端地位,在核心技术、品牌控制、产品设计、软件支持……等高端环节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我国虽然已被公认为“世界工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品牌小国”和“技术弱国”。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制造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和产品非常少,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低。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孙杭生《中国“世界工厂”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面对材料一所述土地出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材料二记载的经济现象发生在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回答,“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三分析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自守的中国”最终是在怎样的世界发展形势下被迫与“与新鲜空气接触”?
    就材料四中邓小平所说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各举一例史实进行佐证。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怎样才能成为制造业强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5. 改革•发展•进步

    材料一:

    改革内容: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改革内容:整顿吏治:授田给农民,收取赋税:学说汉话:与汉人通婚等

    改革内容: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建立

    新军: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A

    B

    C

    材料二:

    材料三: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日本史》

    材料四:20世纪三次成功的改革

    苏俄①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背景

    都而临极为困难的政治、经济形势

    相同影响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的制度

    各自特色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贸易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功原因

    从上述三张图片中任选其一,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说明。
    将材料四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6. 《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⑤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公元7世纪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材料四: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材料五:

    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变法措施。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①李斯认为商鞅变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王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王安石赞美商鞅为政“以民为本”。

    ④朱熹评价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中的①是;②是。请依据材料,归纳日本历史上两次社会改革具有的相同特点
    请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实施的自救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说一说德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的依据是什么?
    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符合国情、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在材料五中,哪些图片能从正面佐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在按要求选择的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选择的理由。
    依据材料六,并结合上述其它材料,谈谈改革者所具备的特质。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9. 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A: 鼓励耕织
    B: 建立县制
    C: 奖励军功
    D: 严明法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滨州沾化县滨海乡二中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 10.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并为其统一中国而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是(    )
    A: 实行商鞅变法
    B: 实行分封制
    C: 推广牛耕
    D: 推广铁农具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