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处死商鞅是为顺应民心
    B: 秦孝公去世是商鞅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D: 太子彻底废除了商鞅变法的全部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备考2020深圳市历史中考模拟8
  • 2. 改革和政策调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材料一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了秦朝。秦朝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材料二中,中国“师夷长技”自救运动名称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回答两项,2分)
    根据材料三,美国如何“模仿”苏联采取应对“经济的崩溃”政策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又是如何借鉴苏联经验制定经济政策的?
    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指什么?这个政策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备考2020深圳市历史中考模拟7
  • 3. 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备考2020深圳市历史中考模拟4
  • 4.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重农抑商
    C: 轻徭薄赋
    D: 以农养战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在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简述这一改革经济方面的举措。
    材料三记载了哪国的哪一改革?概括材料三的改革举措。
    上述三国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测试题新人教版
  • 6.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历史上的改革: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途径,改革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治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五: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一中的“决裂阡陌”指的是什么?该变法对秦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中俄国的变化是由什么历史事件引起的?
    开启了材料三中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僵化”的模式指的是什么?
    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新政的实施有没有“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7. 易中天说:“战国时期是思想最开放学术空前的黄金时代。那是因为士在国际事务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符合该论断的人物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商鞅
    D: 司马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8.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好者与降敌者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民主工作者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科学把政府与市场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理论思维。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是源于变法中哪一条规定?
    材料二中的“改革计划”是如何推动俄罗斯发生转型的?
    材料三中“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次手术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看得见的手”曾经使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请列举一例。“看不见的手”正式在我国开始发挥作用的历史事件指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九校联考2019届九年级历史二模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姸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徳文化沉渣泛起。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材料二:读图说史

    材料三: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其中说到: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9年,我们马上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据此回答

    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春秋时期,为“德治”这一理念提供来源的思想家是谁?战国时期,秦国践行法治”思想的改革家是谁?举一例说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的措施。
    材料二中的两位伟人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你知道该理论主要有哪三部分组成吗?20世纪初的哪场革命将《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变为了现实?
    形成这些“时间节点”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你知道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吗?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 10. 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三: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一反映的内容与战国时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的内容?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你知道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材料三与苏联实施的哪一政策有关?证据何在?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