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哪一次变法?支持变法的国君是谁?
    这次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这次变法有何历史影响?
    伟大领袖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现在,人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寄予厚望:深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请你简要谈谈改革与国家强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支坪中学等七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阶段测试卷
  • 2.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改革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在战国形势图上标出战国七雄名称。 
    材料二是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中的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秦孝公认为“丑莫大焉”的是何事?秦孝公的强烈愿望是什么?
    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商鞅变法中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回答“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回答任意两点)
    请分别写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重大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自卫国入秦,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材料一中的“他”指谁?

    材料二中变法内容最能获得哪些阶层的支持?除材料所述内容外,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些?

    材料反映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⑤官渡之战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
  • 7. 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汉姓

    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
  • 8.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抽测试卷
  • 9.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朋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10.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生产。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