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
    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九年级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

    A: 鼓励生产
    B: 加强刑罚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 4.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这套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统治措施?
    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 5.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 6.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建立县制
    D: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
  • 7.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 8. 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取代。诸侯国中齐、、燕、韩、赵、魏、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之战、之战、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国崛起:战国中期以后,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贤纳士,实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材料二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三: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税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材料四:发展农工商业……;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北师大版八上历史教科书

    材料一、三表述了哪两次改革的内容?指出材料三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结合材料四揭示这场改革的性质并概括其积极社会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