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余秋雨笔下“了不起的工程”是指(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长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测试
  • 2. 背景:战国时期,工具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阶级的势力增强。

    目的:,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公元前356年,任用主持变法。

    内容:

    政治

    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的世袭特权;改革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统一

    军事

    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使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测试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材料一是我国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

    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赞誉?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它的修建有何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中这个水利工程曾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它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测试
  • 4.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 5.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 变法的背景
    B: 变法的领导人
    C: 变法的内容
    D: 变法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 6.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七年级历史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 7. 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

    A: 兵归家,释奴婢
    B: 蜀守冰,凿离堆
    C: 招流民,行屯田
    D: 重本业,轻末业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七年级历史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 8. 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 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B: 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
    C: 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
    D: 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 9. “水旱从人,不知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商鞅变法的实施
    C: 都江堰的修建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最能证明画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什么?

    材料二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秋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