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灵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 阅读材料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请回答:

    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结合材料,说说这两个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3. 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 改革土地制度
    B: 奖励军功
    C: 重视农业
    D: 鼓励耕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之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变法的历史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出一点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 5.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诸侯国是(    )

    A: 齐、楚、赵
    B: 韩、赵、魏
    C: 楚、燕、韩
    D: 秦、齐、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 6.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请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为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此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什么军队?
    结束图1、图2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中国古代政权的更替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影响,两者可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摘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树根),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之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根据材料二判断,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成功处理好“最大问题”具有哪些作用?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证佐这一说法的是(    )

    A: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33
  • 9.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 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 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四川省遂宁市市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33
  • 10.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无为尚文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