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A: 综合国力不强
    B: 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C: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D: 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省二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2. “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他”指的是(   )
    A: 毛泽东
    B: 斯大林
    C: 邓小平
    D: 列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核心素养能力大赛初赛试卷
  • 3.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科索沃战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4.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的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未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5.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的事件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苏联的解体
    D: 华约建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6.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根本原因在(    )
    A: 西方的“和平演变”
    B: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拖累
    C: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的个性缺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7. 时空观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科索沃战争    ②苏联解体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印度独立。

    A: 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8. 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大力推行种植玉米
    C: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 发动垦荒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9. 一位前苏共党员私下曾告诉一位作家:苏共在约有35万党员的时候夺得政权,在有约550万党员时打败希特勒,在约有2000万党员时丧失政权下列能够回答丧失政权主要原因的是(    )
    A: 人数的增多不利于党建
    B: 苏联改革失败
    C: 美苏冷战消耗国力
    D: 苏联模式僵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10.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一个苦难辉煌交织的大国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无声地消失了……”。导致该大国“消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B: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政策
    C: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 民族矛盾的激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