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西自治区百色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
    A: 全面否定
    B: 照抄照搬
    C: 全面超越
    D: 继承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3.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李老师以“智慧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子日:“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摘自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任务二(观察场景﹣﹣感悟政治智慧)

    任务三(以史为鉴﹣﹣阐释外交智慧)

    《联合国家宣言》万隆会议 欧共体 中美建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孔子的思想主张中能汲取哪些智慧?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智慧“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如下图的场景反映出两国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政治智慧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外交智慧是指在外交活动中,既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又要通过妥协互让,达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请以“僵局•破局”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西省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4.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20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5. 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荀子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6.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20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7. 读下表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1)
    B: (2)
    C: (3)
    D: (4)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8. 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7

    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在哪一作品中?
    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括号内。

    ①“兼爱”“非攻”。 (

    ②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③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

    ④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10. 人不断被“发现”,人之为人不断被关怀,是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被编排在礼仪秩序里,他的身份可以是某个人的亲人、朋友、君臣、师生,礼制唯独没有安排他作为自己应当怎样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生而为洗脱原罪,在教会规定的一系列繁文缛节中祈求与上帝契合,禁欲、苦修,将一切节省下来奉献给上帝。

    材料二:贝亚特丽丝是但丁青年时期的梦中情人,可惜过早病逝。她是银行家的女儿,生活里受到贵族和教会阶层轻视。但丁在《神曲》中将其复活,二人在天堂门口相遇。这位世俗美女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成为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神曲》一经面世,贝亚特丽丝的形象感动了当时众多的平民读者。

    材料三: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痛斥古代社会逼迫女性节 烈的陋习,“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节烈不仅是对人性的残害,更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

    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人的社会标准分别由什么学说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学说因何成为该时期的统治学说?
    材料二中,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满足了人的什么需求?贝亚特丽丝的文学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哪些内容?
    材料三中,鲁迅批判节烈观的依据,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女性在近代中国地位的变化。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提高“人之为人不断被关怀”的程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