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民本”,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却是用来“保民”和“爱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摘自《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 (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

    ——摘自《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益阳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 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西省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3. 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4.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子,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他以为政治的最高理想,在谋全人类的幸福……他有几句有关政治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种见解是孟子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2体方案。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三:从“新政”实施的第一刻起,政局主要成员﹣﹣特别是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就一直呼吁为老人和失业者建立一个联邦社会保障系统。1935年,罗斯福公开对“社会保障法”表示支持,国会于同年通过该法。“社会保障法”推出了若干项非同寻常的社会保障计划。

    ﹣﹣[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四: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
    根据材料二,归纳“使他大得民心”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保障计划”实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计划实施的作用。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思想学术组]

    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对象,到后世,都合并起来,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谓道教,除了牵合道家之学之外,尚有一个元素,那便是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孔教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第二组:[科学技术组]

    秦汉至明清

    时期主要科

    技成就展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⑧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第三组:[文学艺术组]

    ①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顾恺之,他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画家吴道子的《步辇图》,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③李清照的作品以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

    说出“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据材料概括指出道教与道家思想的不同及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请你依据主题A:帮助第二组归类(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A:[示例]医学成就③⑦;宋元成就:

    B:据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说出一点即可)

    如表第三组的总结有三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帮他们改正。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说说我们该如何使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6.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7.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选出属于其教育思想的一项(    )
    A: 无为而治
    B: 有教无类
    C: 以法治国
    D: 兼爱非攻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府还鼓励私人办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末年、唐朝初期教育特点的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福建省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9.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材料三

    1976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为35000斤,人均口粮318斤,人均分配收入32元;到1979年,粮食产量132300斤,人均口粮1150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和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文件所规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哪项政策有关?当时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10.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医学,就在于医学的治病救人与其提倡的“仁爱”思想相吻合。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包含着孔子的“仁爱”思想。医学成了科学知识(知)和伦理道德(仁)合一的学科,行医就成了仁知合一的化身,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农业的繁荣和儒家憧憬的“仁政”、“德政”息息相关。儒学把农业和仁政相联系的“重农”思想,使古代农学也成了仁知合一的学科。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其内容丰富,吸取了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思想。儒家具有“知天命”(探求天体运行规律)的传统。“知天命”需要以历法为中心的精确计算;同时,“知天命”还使数学工具化,成为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标志的《九章算术》,主要是以官员解决政务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它共分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

    ——摘编自孙军红《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写“未涉及”。

    《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古代中国医学、农学都是仁知合一的学科,与入学吻合。
    《九章算术》的许多内容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农学、数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