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

    A: 李春
    B: 郑国
    C: 鲁班
    D: 李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四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呑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

    商君的改革得到了哪一位国君的支持?

    商君的改革历史上叫做什么?

    请写出商君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

    商君的这一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四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铁器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四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推行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

    据材料指出公孙鞅说服国君所引用的两个成功历史人物。

    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四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材料三:“商君被车裂,新法仍进行……”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根据所学说出变法中对后世行政区划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说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关于都江堰相关问题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谁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观察如图写出都江堰主要组成部分。

    写出都江堰所在流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这个工程哪个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A: 成都平原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关中平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①铁器的使用   ②牛耕的使用  ③磨制石器的使用 ④铸造青铜技术的掌握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见图1)

    材料三:(如图2所示)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白

    请回答:

    上述材料介绍了哪一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该工程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材料三李白诗中“李太守”及图片中人物是谁?

    “李太守”及其“禹”在历史上共同的贡献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