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董必武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这里的“汉”指西汉,“胡”指 (   )

    A: 蒙古族
    B: 犬戎
    C: 匈奴
    D: 女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度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Ⅳ
  • 2.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首诗赞颂的是(   )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王昭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度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Ⅲ
  • 3. 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王昭君出塞属于(    )

    A: 和亲政策
    B: 武力进攻
    C: 拉拢政策
    D: 妥协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度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Ⅲ
  • 4. 下列不属于反击匈奴的大将是(     )

    A: 张骞
    B: 蒙恬
    C: 卫青
    D: 霍去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4张骞通西域同步检测
  • 5. 下列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老子是道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 昭君出塞,密切西汉与西藏少数民族的关系。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等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D: 唐朝统治者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5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同步练习
  • 6. 清代诗人彦德有诗曰:“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诗人歌颂的是(     )

    A: 王昭君
    B: 张骞
    C: 文成公主
    D: 鉴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5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同步练习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高原上,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农 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手工业中冶铁业居于重要地位。

    材料二: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 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请回答:

    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材料二、三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两位将领是谁?结果怎样?

    哪一历史事件是汉匈两民族友好交往的佳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步练习
  • 8. 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秦汉之际,统一蒙古草原的是匈奴杰出的首领(     )

    A: 刘邦
    B: 项羽
    C: 冒顿单于
    D: 汉武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步检测
  • 9.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几句诗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作者对此事件持何态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步检测
  • 10.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三首诗赞扬了同一位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是(   )

    A: 汉武帝
    B: 霍去病
    C: 张骞
    D: 王昭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九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