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基业,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材料三: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绅士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材料四:据(某赴美公使)奏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

    ——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五:“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贡献。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为何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写出材料三中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建的新学堂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变化的总趋势。
    根据材料四,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培养人才1881年奕䜣为何要求撤回留美学生?
    请说说如何才能实现材料五中的“巨大优势”的教育目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 3. 美国诗人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里的“哲学”指的是(    )
    A: 儒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道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和泉州七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联考试卷
  • 4.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统一测试试卷
  • 5. 小明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安慰他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你如果能认真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小明家长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相似(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6.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源(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7. 下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的目录截图,图中两个空白书名号中应填写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8.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下图为唐代诗人分布状况

    材料三:(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贺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孔子是“圣人”的背景是,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主要贡献是,该贡献对形成的思想解放局面起了促进作用。
    ①结合材料二,请简述唐代诗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原因。

    ②材料三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文化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七)
  • 9. 《中华史》中写道:“诸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这么多伟大的思想家集中出现,是一个奇迹”。下列选项中,代表该“奇迹”所处时代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一模)试卷
  •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
    A: 孔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庄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