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说出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主张“兼爱”“非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2. 今天的山东素有“孔孟礼仪之乡”的美誉,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是这一美誉得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丰城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蕴含的道理看,讲这段话的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墨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
    A: 老子—— 无为而治
    B: 墨子—— 兼爱非攻
    C: 孔子—— 为政以德
    D: 庄子—— 依法治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高邮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秦始皇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高安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
    A: 道家
    B: 儒家
    C: 兵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墨子  ④庄子  ⑤荀子

    A: ①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下列事件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是(    )

    ①兴办私学    ②秦朝统一文字    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