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人法也,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概括材料三的观点。该观点是哪家学派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基础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什么?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该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
    你认为当今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三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材料二,三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材料二,三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第九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法治
    C: 实行“仁政”
    D: 体现辩证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能变好事的。”老师的观点符合以下哪本书的观点?(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感,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四: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请回答:

    写出材料一中图一的人物所创立的学派、反映其思想的著作。到了战国时,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我们把材料一中图二的人物定位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请说明他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三,四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分别属于哪一思想流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

    ①孔子反对苛政  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  ④孔子主张德治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有教无类
    B: 温故知新
    C: 因材施教
    D: 仁者爱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 8.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的背景是社会急剧变化
    B: 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C: 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初級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倍受统治者喜爱的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初級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后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

    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核心主张?
    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得以实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2017~2018学年度期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