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丰城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墨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战国法家代表韩非子的主张是(    )
    A: “仁”“礼”
    B: “兼爱”
    C: “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
    列出两条与材料一中的“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 7. “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 9.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下列属于孔夫子话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 无为而治
    D: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苏州的穹窿山地处姑苏西部,为苏州第一名山,素有“吴中之巅”之称。此山气势雄伟,山色秀美,历史悠长,人文景观丰富。经考证,穹窿山正是当年孙武的隐居地,并在此完成了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兵书”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就是(    )

    A: 《孙武传》
    B: 《孙子兵法》
    C: 《论语》
    D: 《孙膑兵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