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机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仁”和“礼”
    D: 实行“法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如图所示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①兼爱非攻   ②有教无类   ③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如图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孟子发展孔子学说形成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引用材料二原文指出此治国思想要求统治者对百姓采取怎样政策?

    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试分析它对秦朝的影响。

    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    (《孟子集注》)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孔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贵族学传播到民间的?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铜像的落成有何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 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 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 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 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学术思想领域的繁荣景象。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家是谁?他的学说集中记录在哪部书中?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作为大教育家又提出了什么教育主张?(举一例即可)

    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这一学派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的治国思想,这一王朝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下列人物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董仲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第六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指出下列人物具体属于哪个时期,以及其主要思想。

    ①墨子          

    ②庄子         

    ③老子          

    ④孟子          

    ⑤韩非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第六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