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的言论已记载在(   )


    A: 《春秋》
    B: 《论语》
    C: 《诗经》
    D: 《尚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2. 后被秦始皇所采用的学说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4.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私学的兴盛
    B: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社会大变革
    D: 士人的解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5.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以“德”教化人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当仁不让于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6. 在下面这些思想家中,你认为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荀子
    D: 孟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7. 我们历代帝王对“曲阜三孔”厚爱有加,不断扩大与敬拜,其主要原因是(   )


    A: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孔子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C: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教育家
    D: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8.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最近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一位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另一位主张“民贵君轻”。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   )


    A: 老子、孟子
    B: 孔子、孟子
    C: 孟子、墨子
    D: 孔子、墨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   )


    A: 孔子“仁”的学说
    B: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
    C: 孟子“民贵”“君轻”
    D: 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同步练习题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东汉画像砖,见下图)

    请回答:

    材料一中“书籍被烧残”“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发生在谁统治时期?
    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是谁提出来的?他提出这一政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汉代讲学图反映了汉代儒学教育的盛况,汉武帝时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儒家思想的手段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一致的,你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题